近日,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秩序井然,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精神情况为办事群众进行热情的服务。
“今天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,因为急需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,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大厅,没想到工作人员不仅正常上班,而且服务特别细致、周到,很快就办好了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涞水县群众刘玉明高兴地说。
近年来,涞水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号工程”“一把手工程”,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,落实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,助推县域经济跑出高水平发展“加速度”。2024年以来,该县共招引对接项目36个,总投资139.26亿元;落地项目15个,总投资11.2亿元;强力推进25个省市重点项目,年度完成投资14.84亿元。
涞水县委、县政府专门成立由县委书记、县长任双组长,各相关的单位“一把手”为组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,成立了营商环境“一办十专班”,构建分工负责、互相配合、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。制定印发了《涞水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》《涞水县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联动机制》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县乡两级领导与企业负责人“座谈会”相关制度》,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抓紧抓实。同时,该县还加大对相关单位开展集中督查、不定期“四不两直”暗访、第三方调查等全方位的督查督办,对有一定的问题跟踪督办,限期整改,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,提高群众满意度。
建立营商环境奖励惩罚机制。涞水县将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县委、县政府全年工作目标、重点督查事项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范围。实行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、评先树优、与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“三挂钩”。同时,将各单位营商环境工作和评价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评定领导班子、干部年度考核等次、领导班子建设及干部选拔任用、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。
建立举报投诉和联合查处工作机制。该县建立“互联网+督查+营商环境”平台,与12345热线融合对接。对举报投诉中心受理查证属实的问题,由联席会议作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。涉及违纪违法的,移交有关部门依纪依法处理。
建立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工作机制。为有效监督政府部门更好开展工作,该县建立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工作机制。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企业参加的评议活动,集中对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的单位开展营商环境专项评议。评议工作由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负责,从全县规上企业和限额以上企业中按比例随机抽取企业名单参评。评议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来进行,对评价出的排名后5名单位,在全县通报批评,并对其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。
涞水县聚焦涉及面广、办理量大、办理频率高、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107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“一件事一次办”套餐,2024年,全县共办理“一件事一次办”套餐187余件。同时,大力开展“视频导办帮办”,并围绕高频办事需求,拓展“视频帮办”事项到97项。新增7个“视频帮办”专岗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咨询答疑、全流程帮办代办的优质服务。2024年以来,“视频帮办”服务办结审批服务事项46个,累计连线人次。
该县还创新设立“”绿色通道,为前来办事的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孕妇提供咨询、帮办、导办、代办等特色服务,并添置了急救药箱,轮椅、血压计、老花镜等,极大地为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孕妇提供了方便,让服务大厅更具人情味。
为充分发挥代办工作服务,打造便民服务的“前沿阵地”,变“坐等服务”为“上门服务”,涞水县积极开展政策找人、服务上门活动,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孕妇等提供上门办理、帮办、代办等暖心服务,让该人群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,通过上门服务,协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。同时,收集居民群众的想法和诉求,营造亲民、便民、为民的良好氛围,实现服务方式“零距离”。
据悉,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助力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涞水县行政审批局与北京市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签订了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合作协议,为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带来了极大便利。合作协议确定了首批“跨省通办”事项11件,涉及排污许可、不动产抵押登记、残疾人证办理等多个领域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,通过全程网办、异地代收代办等服务模式,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问题,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政务服务体验。(杨志民)
近日,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秩序井然,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精神情况为办事群众进行热情的服务。
...